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
◇编者按
曾有一项调查显示,目前“育儿花费”成为85%家庭的主要开支,而且呈逐渐走高之势。拉扯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成本越涨越高,有人如此感叹,“现在的孩子不是靠父母拉扯大的,简直就是用钱‘堆’大的。”
如今生活水平都提高了,人们由物质的需求逐渐转变为精神的需求。而重面子、讲排场、互相攀比炫耀等现象也随之而来。这些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们,在学校里,一些孩子炫耀名牌;在家里,一些孩子拽着父母要买名牌。
“苦了谁不能苦孩子”。于是,家长咬紧牙硬撑,孩子却对此毫不知情,甚至变本加厉。难道这样就是爱孩子?你有没有和孩子算过,一年来,他的培训费、生活费、旅游费、人情往来费加在一起要多少钱?
遇到孩子的无理购物要求,家长该怎么做?一些家长讲述了自己的苦恼,也有的家长分享了自己的经验,引起了更多的共鸣。本报以“特别策划”形式,分三版将记者调查的故事呈现于此,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。
“上学期让我给他买双运动鞋花了1500多元,这不放假要过年了,又让我给他买限量版的运动鞋,4000多元钱。”市民李先生忍不住向淮河晨刊记者吐槽起上高一的儿子,夫妻俩都是拿死工资吃饭的,一双鞋就能抵一个人的工资,真是越来越看不懂孩子追赶的时尚潮流了。
近日,记者走访发现,学生们的吃喝玩乐装备以及培训学习的清单变得越发高端。在学生们的消费过程中,家长们深感“压力很大”。
儿童玩具价格很疯狂
王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,他是个乐高迷。
“有一次,我心血来潮给儿子晓光买了一套乐高玩具,这也是他上幼儿园后第一次接触到乐高,每次只要去玩具店,必定要买乐高玩具。”王先生说,乐高玩具价格有高有低,便宜的家里还能负担的起。
开始的时候,王先生觉得儿子喜欢拼装类玩具很好,既锻炼了动手能力,又开发了智力。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,看到一个小孩子能耐心地花上大半天工夫,完成一个精密组件的成品,王先生和妻子都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。
这也是王先生愿意给晓光持续买乐高玩具的原因。家中最贵的玩具是一套3000多元的乐高。除了乐高玩具,还有其他玩具吸引着晓光。如变形金刚、小汽车等,均在200元左右。大型玩具及进口玩具大多在400元左右,遥控车、飞机等在600元以上。
“这些玩具对孩子是个消耗品,几乎一个星期就得买个新的,有些玩具是孩子弄坏的,有些是新鲜劲儿过了不想玩了,没办法就得买新的。他还看不上几十块钱的玩具,一眼就能看准几百元的玩具。你要是不给他买,他就开始闹,绝食抗议、向爷爷奶奶告状、不愿意上学等,什么招数都能使出来。”王先生无奈地摇摇头。考虑到孩子的安全,都是到正规玩具售卖店买,价格自然就贵了,但也没办法。
现在玩具支出和培训班支出是家庭最大的两笔预算开支。“晓光自己要求学英语,说同学们都在找外教,这样能提高口语能力,我们心一横也就给他找了一个。”
王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夫妻俩一个月的工资、奖金加在一起8000多元,除去加油费、三餐支出、水电费、儿子培训班、人情往来等费用,真正能余到手里的只有1500多元。这1500多元,还要给晓光买各种玩具,基本上王先生一家是月光族。
偷拿家里6000元买手机
“为什么其他同学都有手机,我却没有,我也想买一个。”高一学生玥玥不停地向妈妈抱怨道。
玥玥母亲张女士独自经营一家水果店,门面不大,来买水果的都是附近的居民。她看着女儿这么想要一个手机,便对她说,“下个月就给你买。”
“那我要买苹果牌的,我们班好多同学都用呢。”
“那要多少钱?”
“最新款9000元左右,不是新款就便宜多了。”玥玥答道。
新的一个月刚到,玥玥就问母亲要钱买手机。张女士告诉她,上个月没有挣太多钱,都给她了,两个人就要喝西北风了。
谁料,过两天张女士发现微信里的4000多元和抽屉里的2000多元现金没有了。在张女士的逼问下,玥玥掏出了刚买回来不久的手机,6000多元花的一分不剩。